|
詩人余光中對名作「鄉愁」被成大學生改編成KUSO版的「退選單傳情」,抱著開放心情看待。 本報資料照片 |
詩人余光中名作「鄉愁」膾炙人口,除大陸前總理溫家寶曾引用,大陸有網友以改寫愁描述春運,台灣成功大學學生也在臉書上改編成KUSO版的「退選單傳情」,引來網友瘋狂按讚。
對於名詩遭KUSO,余光中聞之莞爾說:「古今中外都有名詩被當成架子,改寫抒發情懷,無傷大雅。」
海峽兩岸在編寫教科書時,都有版本將「鄉愁」這首詩納入。連大陸前總理溫家寶談及兩岸問題時,也感性引用。
「鄉愁」詩作是余光中四十歲所寫,當時他已離開故鄉廿年。原文為:「小時候,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,我在這頭,母親在那頭…而現在,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,我在這頭,大陸在那頭。」
成大臉書「退選單傳情」,最近把這首名詩KUSO改編,爆笑的敘述讓大學網友瘋狂按讚,覺得「於我心有戚戚焉!」
改編後的詩作是:「指考時,成績單是一張薄薄的號碼牌,我在這頭,台大在那頭…而現在,總學分是一道厚厚的城牆,我在這頭,畢業在那頭。」
余光中最近因為中山大學為他開辦余光中人文講座,最近忙著準備和國際名導李安對談。他四十四年前寫的散文「焚鶴人」,被李安改拍成短片「星期六下午的懶散」,兩人有這段緣分。
昨天百忙中的余光中,得知網友的改編內容,覺得有些像打油詩。他表示,「鄉愁」這首詩的架子容易植入,不少人都以此為架構,寫出自己的心情。
他還說,大陸每年龐巨的春運潮,許多人想回家,火車票一票難求,也有人引「鄉愁」的架構,幽默自嘲:「鄉愁是一條長長的人龍,我在這頭,售票口在那頭…」
他認為鄉愁人皆有之,在一樣的詩架下,可以寫出不同的鄉愁。KUSO一下抒懷無妨。
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-Text RSS service —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'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's site,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.org/content-only/faq.php#publishers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