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雀雀(電影部落客)
第50屆金馬獎的最佳劇情片給了《爸媽不在家》,這樣的結果所代表的意義與影響會是什麼?
跟了十幾年的金馬獎,一開始是作為觀眾、單純地去「期待」金馬獎落入自己喜歡的電影工作者手中;後來投入電影評論,開始會偷偷「預測」金馬獎得獎名單。然而今年金馬50,在最後最大獎「最佳劇情片」公布的時候,我隨即自問:「如果給獎的目的是肯定、鼓勵整個華語電影產業的話,那麼金馬獎應該要怎麼頒?」
那答案不是很清楚了嗎?
《爸媽不在家》的拍攝成本無法和其他入圍大片相比(以美元計,《一代宗師》2350萬、《毒戰》1450萬、《天注定》400萬、《爸媽不在家》50萬),但是他所呈現出來的議題真實、劇情通暢、情感入裡,風格又很台灣新電影,這不免讓人聯想到今年評審主席李安導演20年前在小野等人的支持之下所拍攝出來的父親三部曲。而父親三部曲正是李安導演邁向國際舞台前的重要基底作品。
不論是《天注定》、《一代宗師》還是《郊遊》,這幾部電影早已獲得太多國際大型影展的肯定,這三部不同類型的電影已是各自領域的第一名了,要比?不如直接各自頒座金馬獎座給他們吧。至於《毒戰》到底不是杜導最棒的作品。簡言之以上四位電影導演早已超越得獎的境界,金馬獎給不給這幾部片?那已經影響不了幾位名導的拍片心志與風格。可是從來沒有《爸媽不在家》的新加坡、在《小孩不笨》之後就停滯不前的新加坡,除了被國際肯定之外,能不能被華語電影界最重要的一個獎項鼓勵而開啟第二部《爸媽不在家》、甚至是新加坡電影的新浪潮?
金馬獎曾經刻意不去肯定侯孝賢與楊德昌導演的新電影,而被國際上更大的影展獎項給賞了一巴掌;如今,金馬獎竟然反過來給了台灣電影人一個警惕:「誰說沒資金、沒資源的狀況下就不能拍出一部好電影?」
人說50知天命,金馬獎是不是也到了這種時候了?
黃渤在金馬頒獎典禮調侃蔡康永的開場造型:「從來只有人騎馬、沒看過馬騎人。」但我卻有著另一種體會:人說伯樂相馬,但今年金馬獎,是電影人的伯樂。
掌握最新最快訊息 請上《蘋果日報即時新聞》粉絲團

《爸媽不在家》呈現出來的議題真實、情感入裡,風格很台灣新電影。資料照片
更多文章,都在【蘋論陣線】有話要說 投稿「即時論壇」
onlineopinions@appledaily.com.tw
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-Text RSS service —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'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's site,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.org/content-only/faq.php#publishers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