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鉅亨網編譯郭照青】
冰島總理Sigmundur Gunnlaugsson告訴CNBC說,歐元區並未自冰島的銀行體系崩潰而學到什麼,這小小的島國已不再希望加入歐元區。
「歐元區並沒有學到冰島被迫學到的教訓,」Gunnlaugsson說。
「歐洲的銀行業度過了難關,但並未自經驗中學到教訓。他們仍根據拖累冰島銀行業的規則,進行運作。」
他表示,銀行業持續槓桿化,不見盡頭,且歐盟內部又缺乏共識,讓人憂心。
自危機以來,歐洲銀行業已逐漸降低了槓桿化比例,但根據Basel改革法案,這些銀行業還面臨更為嚴格的資本對資產比例。
自今年初上任後,Gunnlaugsson解散了冰島的歐盟協商委員會,清晰表明冰島已無意加入歐盟。
歐盟與美國是冰島魚貨的最大出口市場,他說他最大的擔憂是這些市場的不確定性。
冰島已變成高槓桿的代名辭,而高槓桿深化了金融危機。
在信用危機前的十年裡,傳統上以魚業為經濟基楚的冰島,轉而大量涉入金融服務業務。2007年底,其三大銀行擁有的資產,相當於全國GDP的九倍,而且還大量借入資金,大肆併購。當雷曼銀行於2008年倒閉,在冰島激起了一片恐慌,銀行業紛紛落入破產管理。
失業率上升,經濟成長緊縮,通貨膨脹一度觸及20%。然而,已有跡象顯示,冰島經濟正在復甦,2013年上半年,成長率達1.9%,一度創下10%的失業率下降到了低於4%。冰島的家庭與企業已大幅去槓桿化,企業債務現在已下降至GDP的150%,為高峰期的半數。
Gunnlaugsson將經濟恢復成長,歸功於冰島脫離了歐元區。「這些結果大多與獨立自主有關,與適應性有關,」他說。
但經濟缺少多樣化,仍讓人擔憂,其魚貨與鋁產品佔了出口的60%。政府正試圖將冰島改造成醫藥,生技與數據的中心。
Gunnlaugsson近來更赴全球招商,鼓勵投資冰島,他於本月初與歐巴馬總統會了面,於10月將與中國推動自由貿易協定。
「主要的問題在於缺少投資。我們正試著提供穩定性與可預測性,」Gunnlaugsson說。
資本經濟公司分析師James Howat說,冰島的復甦仍不穩定。他指出,冰島貨幣克羅納今年相當動盪,目前仍因資本管制,而價位走強,影響了出口。
『新聞來源/鉅亨網』
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-Text RSS service —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'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's site,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.org/content-only/faq.php#publishers. Five Filters recommends: